怎样配资扩大收益 互联网充斥“针对小白的AI课”,能相信吗?普通人不学AI课程会被淘汰?
早前,一位标榜清华大学博士和多家公司AI顾问名头的百万级粉丝量博主,向用户大力推介“所有人都需要学”的AI入门课程。不过,这些课程最终因贩卖焦虑、蒙骗学员而被平台下架。然而,国内的AI知识付费热潮却并未消退,仍有大批博主在网上兜售各式各样的AI课程,号称“0基础0门槛”“手把手教会”等,一节课从几元到上千元不等。这些课程可信吗?要学吗?
网上各式各样的AI课程,从几元到上千元不等。
AI课很多,货真价实的却很少
记者查看了部分网上售卖的AI课程或付费社区,其提供的“干货”内容主要包括如何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创作文字与图片、如何申请Sora内测资格等。但前者往往是把网上公开的内容扒下来,加一些自己的解读,再配一些可有可无的案例,就包装成一门课程来卖了,却因“课程内容太水”备受诟病。后者,Sora团队负责人早前已明确表示Sora还不是一个产品,短期不会向公众开放。如今博主们急于谈论利用Sora变现,或有割韭菜之嫌。
在黑猫投诉平台,与“AI课程”相关的投诉高达2678条,而且从2023年开始集中爆发。在这些投诉中,“虚假宣传”占了四分之一,主要问题是教学内容粗制滥造,与宣传不符。比如,有人质疑AI课程的内容集中在介绍人工智能本身和一些粗浅用法,课程制作者对人工智能的了解不足,课程作用不大。一些针对孩子的AI课程中,并没有使用AI工具,而只是具有一定交互指令的视频内容,却包装成AI美术、AI音乐、AI逻辑、AI编程等课程,看似“高大上”,实际却与AI技术毫无关系。
普通人需不需要学习AI课程?
很多人报名学习AI课程,是怕被淘汰。可在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助理教授晏轶超看来,非专业领域的普通人没必要花大价钱购买AI课程。因为AI是一种工具,开发它的目的就是降低专业技术的门槛,让专业的事变得便捷化、大众化。
比如,以前想做设计师,得先学习PS等软件的操作,经过大量的训练后才能设计出一副满意的作品。但现在有了AI工具,人们不再需要长时间的学习,只需要输入几个字,AI就能自动生成一张设计好的作品;如果不满意,那就再输入几个字,让AI修改到让你满意为止。
他指出,AI最大的作用就是用简单的交互方式,实现复杂的结果。因此,网上大量针对普通人的“小白AI课程”本身就是一个伪概念。
普通人使用AI工具最需要学习的,恐怕是如何精确描述出想要的内容,与AI工具高效沟通。由此,行业内衍生出了一个新职业——“提示词工程师”。工程师们需要结合本领域的专业知识,精准输入相应的内容,并与AI工具不断交流,最后生成满意的文字或绘画作品等。
晏轶超认为,人们没必要焦虑自己会被时代淘汰,因为工作岗位都是根据社会发展设置的,随着技术的发展,一些岗位消失了,另一些新的岗位却涌现了。适应时代的发展,不断调整自己才是最优策略,不必理会那些贩卖焦虑来卖课的博主们。
对于大部分上班族来说,比起报课学习,更有价值的应该是有针对性地寻找合适的AI工具替换掉现有的工具,优化工作流程,提高工作效率。大部分的AI工具学习成本都很低,普通人花点心思都能弄明白。如果遇到比较难的工具,官方一般都有使用指南。所以,使用AI工具不是问题,关键在于寻找到适合的工具来解决工作或生活中的问题。
如何找到有价值的AI课程?
晏轶超说,真正的AI课程大都不是针对普通大众,而是针对开发人员设置的。目前各大高校都有开设相应的AI课程,他正在教授的本科生课程《人工智能技术与前沿应用》《人工智能基础理论》就是针对有志于应用AI的零基础学生。对于那些只想做个使用者而不是开发者的普通大众而言,无需专门学习AI技术,只要做好这几点:一是看新闻,了解行业最新动态;二是了解自己的领域内有哪些好用的AI工具,选择合适的AI工具来提高现有工作效率;三是不断摸索并与同伴交流。
如果想要进一步了解和学习人工智能相关的内容,也不建议购买网上的高价AI课程,因为用户无法识别这些博主的真实身份和专业能力,他们教授的课程质量无法保证。
实际上,网上有很多权威机构推出的免费AI课程,含金量都很高。比如,中国大学MOOC慕课平台,里面有北大、浙大、复旦、国防科大等多所一流大学计算机学院推出的人工智能课程,很多还是国家精品课程;Coursera平台上有“AI for everyone”“深度学习”“生成式人工智能简介”等初级课程,以及一些中高级课程;百度、阿里巴巴、谷歌、微软等大企业也都推出了官方AI课程,登录其官网就可自行学习。这些课程的授课老师都是在业界耕耘多年的专业人员,授课内容系统、清晰,即使有部分付费内容,在付费前就能清楚了解学习方向,不会出现货不对板的情况。
在中国大学MOOC慕课平台上怎样配资扩大收益,搜索“人工智能”,出现655个相关课程。